江西试题资料

首页 > 江西教师考试 > 试题资料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考试高中心理健康试题及解析1

江西华图 | 2020-01-15 14:09

收藏

1.题目:高中一年级《记忆有方法》片段教学

2.内容:

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功能只有很小的一部分被开发和利用,人的记忆能力之差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记忆方法的差距引起的。请以“记忆有方法”为题,设计一堂课教会学生掌握趣味记忆的方法,开发自己的记忆潜能,提高学习的热情。

3.基本要求:

(1)在10分钟内完成试讲;

(2)记忆方法具有可操作性;

(3)设计板书。

【试题解析】

(一)热身导入:“凶手是谁”

1、讲述规则

1秒钟的时间快速呈现吃掉鱼的凶手恶猫的样貌。让在座的学生扮演目击者,集中注意力,记住凶手恶猫的五官特征,之后让学生在所提供的选项中选出猫的这几个面部器官分别是什么样子,以此做出猫的拼图。

2、完成活动

3、交流讨论

你拼图对了吗?你了解自己的记忆力吗?

4、教师小结

播放《中国新闻》的一段视频,展示在世界脑力锦标赛上,中国的一位记忆大师超凡的记忆力。让学生明白记忆的潜能是可以无限开发的,引出课题。

(二)主体活动一:记忆测试—20秒大挑战

1、讲述规则

用幻灯片向学生呈现20个词,1个词1秒钟,依次呈现,共20秒的时间。在这期问,只能用头脑记,不能出声,不能用手写,之后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来回忆,其他同学在自己的位子上默写出来,可以不按顺序。根据学生的作答情况,进行核对和点评,写对一个词得一分,7分以上合格,10分以上优秀, 15分以上“超强记忆力”。

2、完成活动

3、交流讨论

你答对了多少题?

你记忆的时候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请“超强记忆力”的同学分享一下你的记忆方法。

4、教师小结

记忆规律:

(1)规律一:首尾材料容易记,中间材料难记。

向学生讲解回忆期间的“系列位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

提问:根据这条规律,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什么?

通过对学生的提问,得出结论:①把重要的材料放在最前面或最后面记。②把长材料分割成短材料记,最后串起来-起记。如英语单词分段记忆。③中间的材料要比头尾的材料多记几遍。

(2)规律二: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展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请学生来说说这条曲线有什么特点。

0

曲线表明了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大多数遗忘时间出现在学习后一天之内;后来逐渐缓慢,到了相当时间,几乎不再遗忘了。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

提问:根据这条规律,我们在复习时要注意什么?

通过提问学生, 得出结论:及时复习是提高学习效率、增加记忆的最好方法。以平时背诵为例子来加深学生的理解。

(3)规律三:理解的材料容易记。

根据刚才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到,写出来的词相互关联,说明理解的材料容易记。因此,得出结论:不要死记硬背,一些枯燥的材料可以通过赋予意义、联想、归类等方法记忆。

(三)主体活动二:练兵场一记忆有方法

1、讲述规则

(1)全班分组,每组7人,以组为单位的讨论常用的记忆方法,一位同学负责记录。

(2)各组比赛,记忆方法多的组获胜。

2、完成活动

3、交流讨论

4、教师小结

(1)口诀记忆法

用金庸小说“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举例,提问学生日常生活中常用口诀法的学科,如化学《元素周期表》。

(2)图像记忆法

展示三十六计活学活用(图文版),它是利用猫和老鼠的故事来串讲。图像记忆是其他记忆容量的100万倍。同时,图像记忆容易进入人的长时间记忆,不至于很容易遗忘,需要复习的次数也少,明显的优于其他记忆方法。

(3)联想记忆法:

找规律816449362516941——9到1的平方排列而成的;

富士山的高度12365英尺——一年12个月365天。

(4)谐音记忆法

也是图像法的另一种运用。一相关题目时会想起当初《

提问学生,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寻找较快记忆如下知识点的方法。

清兵人关::1644年=一路死尸;

经济特区:珠海市、汕头市、厦门市、深圳市、海南省=猪头下深海;

秦统一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喊赵薇去演戏。

(5)归纳记忆法

用于文科知识的记忆,实用性强。

以历史学科中《南京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为例,提问学生。

八南京条约:割地、赔款、开放、税款;

辛丑条约:白银、 禁、兵、馆——钱、禁、兵、馆——前进宾馆(归纳法与谐音法结合)。

(四)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给大家介绍了记忆的规律,并让大家现场体验了几种记忆方法。虽然所举的例子大家在考试中不一定都能遇到,但是这节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大家通过这些例子的训练,能够掌握记忆的几种方法,希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举一反三,有意识地加以运用,提高学习效率。尤其是文科的科目,背诵的东西特别多,有很多需要记忆的,更需要将记忆的方法活学活用。但是凡事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同学们要慢慢适应,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相信大家都会有很大的进步。

【板书设计】

0

题目2:动机与焦虑关系

  相关推荐:教师笔试课程 教师面试课程 网络课程 教师频道

  更多内容尽在江西人事考试网_江西公务员考试网(http://jx.huatu.com/)。关注江西华图官方微信(jxhuatu),新浪微博@江西华图官方,获取最新考试资讯。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