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专家指出,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是一个长周期,一定伴随着中国从大国走向强国的整个历史发展周期,所以中国要有长期的发展战略眼光,保持好战略定力,该观念强调:
A.重视事物的直接联系,赋予经济发展直接动力
B.重视事物的长远联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
C.把握事物的主观联系,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思路
D.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用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发展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辩证法知识。从“世界经济深度调整是一个长周期”和“中国要有长期的发展战略眼光”可知,世界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我国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经济发展问题,注重长远联系。另外,题干中也强调了“战略眼光”、“战略定力”,旨在从全局视角和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是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自觉运用。因此,题干强调的是要重视事物的长远联系,准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B项正确。A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A项中,“重视事物的直接联系,赋予经济发展直接动力”说法错误。A项排除。C项:题干中,并未体现“把握事物的主观联系”。C项排除。D项:“把握事物的内部联系,用自身发展带动世界发展”本身说法正确,但是题干并未体现此观点。D项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2. 我国古籍记载:“大禹治水,左手拿着‘准绳’,右手拿着‘规和矩’,‘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此数(指勾股定理)所由生也。”这说明: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为认识创造新的认识工具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题目大意为:“大禹治水的过程中,左手拿着测量用的准绳,右手拿着圆规和尺子,看高山大河的形状,以此判断地势哪里高,哪里低,最终发现了勾股定理。”可见大禹是在治水的过程中不断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并最终发现勾股定理。这说明对勾股定理的认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因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A项正确。B项:实践是认识的目的指的是我们获得认识,就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实践。题目中反映的是大禹在治水过程中发现了勾股定理,而没有体现出大禹如何利用对勾股定理的认识来治水。B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C项:大禹治水过程中发现勾股定理,但是题干中并没有体现大禹去检验勾股定理的正确与否,因此题目并没有体现出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D项:题目中,作为认识的工具有“准绳”“规和矩”,但这些工具本来就在大禹手中,并没有体现出这些工具是大禹创造出来的。因此实践为认识创造新的认识工具在题中并没有体现出来。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因此,选择A选项。
3. “如果你是乐观的,生活也是美好的;如果你生活在痛苦里,生活也终将痛苦。”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价值观对人生发展起着重大的指导和促进意义
B.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C.价值判断因人而异,具有主观性
D.社会意识是一种主观体验,不具有客观依据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在生活中,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会直接影响我们在生活中的行为,如果我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那么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处于积极的状态,如果我们整天处于悲痛中,这种态度反馈到生活中也会使生活处于糟糕的状态。说明了人的生活态度(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价值观有正确错误之分,并不是所有的价值观都对人生发展起促进作用。排除。C项:价值判断即关于价值的判断,是指某一特定的主体对特定的客体有无价值、有什么价值、有多大价值的判断。价值判断因人而异。C项本身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说法错误。社会意识虽然是一种主观反映,但这种主观反映是基于社会存在而产生的,不具客观依据的说法错误。因此,选择B选项。
4. “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习,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这是瞿秋白的名言名句,主要强调实践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下列关于实践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不存在盲目的实践
B.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不存在单个人的实践
C.实践既是一种客观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认识论知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D项正确。A项: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是并不意味着盲目实践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活动主要指没有正确认识指导的实践。A项错误。B项:实践具有社会性,指任何实践都是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当中的,孤立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但是孤立的实践活动不等于单个人的实践活动。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实践是客观活动,由于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实践的手段都是客观的,实践活动虽然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但实践活动依然是客观的。D项错误。因此,选择D选项。
5. 公元前3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提出:“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度。”19世纪德国数学家黎曼提出:“在球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度。”后来,俄国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又提出:“在凹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度。”这一认识过程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绝对性
D.真理具有唯一性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哲学知识。三角形内角和在不同的条件下,会等于、大于或小于180°,说明真理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即真理具有相对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如果超越了真理的适用条件、范围和过程,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B项正确。A项: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但本题中未体现此原理,属干扰项。C项: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在特定的条件和范围之内,真理正确反映了事物的客观规律。三位科学家的科学结论分别体现了真理的绝对性,但是三位科学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是真理的相对性。D项:真理具有唯一性是指对于同一个认识对象,在相同的条件下,只能得出一个真理,而不能得出相互矛盾的多个真理,也就是真理的一元性,但本题中未体现此原理,属干扰项。因此,选择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