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考考试大纲啥时候公布_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由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考试快讯提供,以及提供2023国家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考试信息。更多关于2023年国考考试大纲啥时候公布_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国考备考,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快讯的内容,请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23年国考考试大纲啥时候公布_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
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暂未发布,按照往年考试安排来看,2023年国考可能会在11月下旬举办考试。届时华图教育将同步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更新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职位表、报名入口等相关考试信息,请广大考生多多关注!
点击查看>>>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https://ah.huatu.com/zt/gkksgg/
点击下载>>>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表https://ah.huatu.com/zt/gkzwbxz/
点击查询>>>202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职位库https://ah.huatu.com/zw/
点击购买>>>【全新升级版】2023公务员考试10000题https://ah.huatu.com/xue/id/48094.html
点击报名>>>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系统提升班https://ah.huatu.com/zt/2023gkxtb/
点击查看: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 | 历年分数线
申论里的大作文,考查的是考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一直以来都是分数占比高,难度大的考试题型。这也就让很多公考小伙伴感到头疼,对于大作文的写作水平,一时之间很难提升,尤其是大作文当中的论点觉得读完一篇材料找不到中心思想,不清楚材料在说什么,自己无从下手。一篇文章的中心论点决定着这篇文章的成败,也是大作文评分标准的首要因素。然而,很多考生没有很好地理解作文的题目要求,也没有读懂整篇材料的内容,再加上考试时紧张压力大,因此在考场当中,写出的文章很容易偏题,甚至是跑题。那么今天华图小编就在这里告诉大家如何写准大作文的中心论点。
原因在于没有一个很好的“抓手”,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寻找文章的中心论点,最简单直接的“抓手”就在于题干。
这几年总结省考的作文题目规律,不难发现,省考的大作文,愿意采用的出题形式就是“结合对某句话的理解”。大家要明白题目当中,让你结合对某句话的理解写一篇文章,其实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找准了这篇大作文的中心论点。举个例子,2021年春季联考最后一道大作文是“请结合给定资料,对画线部分‘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的理解拟写一篇议论文。”不难分析出这句话的意思指的就是想做成一件事情,或者能干大事干成一件事情,要有谋略、有计划、有考虑、未雨绸缪,同时把事情做成,在于脚踏实地、踏实务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去付出实际行动,然而,事情的失败在于骄傲自满。这是仅从题目当中的字面意思我们思考出来的意思。当然,我们也要清楚地知道这是公务员考试,如果你的论点仅限于个人,那么这篇文章的视角未免过于狭窄。在结合了整篇材料之后,这篇文章的立论,可以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可以用“事者”来涵盖,所以,作文的格局放大,一个国家能干成事也在于“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如果你认同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是你文章中的论点,之后再结合材料里的素材以及资料外的现实,用你自身储备的一些素材进行论证,就能写出一篇论点准确、切合题意的大作文。
近几年联考,这种“结合某句话的理解”写一篇议论文的例子非常多,相信各位备考的小伙伴多练几篇大作文之后,对于这个找准论点的方法就能有深刻的体会,再写大作文的时候,文章的中心论点就不会再跑偏,那么一定能够写出一篇论点准确的优秀文章。
》》》国家公务员考试官网入口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备考推荐 | |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公告预约 | 点击预约 |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图书教材 | 点击查看 |
2023国家公务员笔试课程 | 成公学习 |
2023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校课程 | 点击查看 |
2023国省考公务员笔试系统提升班 | 点击购买 |
以上是『国家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2023年国考考试大纲啥时候公布_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的全部内容,更多关于国考备考,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快讯信息敬请关注国家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及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2022年相关考试试题:
39 、从长期来看,人民币国际化并逐步发展成为储备货币________。一方面,中国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________没有变;另一方面,人民币的币值一直比较稳定,稳中有升,这些都为有强烈“保值增值”需求的各国央行提供了储备人民币的强大________。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势如破竹????态势????动机
B.势不可挡????趋势????动力
C.势在必行????势态????信心
D.势如累卵????形势????信念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由“从长期看来”“逐步发展”可知,人民币成为储备货币并非是快速、短期的行为,而是长期发展的过程,并未体现危急与否。A项“势如破竹”形容节节胜利,与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不相符合,排除A项。D项“势如累卵”比喻形势非常危急,不符合语境,排除D项。
第二步,第二空不好排除,分析第三空。B项“动力”比喻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展的力量,符合语境,且“提供动力”为常见搭配。C项“信心”指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是自己心里产生的,与“提供”搭配不恰当,排除C项。锁定答案为B项。
第三步,验证第二空。“长期向好的趋势”搭配恰当,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B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