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申论考试中,归纳总结是难度系数比较大的一种题型,一方面由于考生不好把握归纳的角度,另一方面概括能力有所欠缺,导致该题型得分不高。同时,归纳总结基本是申论考试中的必考题型,大家应高度重视归纳总结题。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归纳总结的答题技巧。需要大家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并进行重点的复习备考。首先我们通过真题感知,看一下历年的归纳总结题目。通过真题,总结出归纳总结题目的设问特征。
例1:根据“给定资料4”,归纳概括C市有关部门、单位存在的形式主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20分)要求:紧扣资料,条理清晰,有可行性。不超过300字。【2021年重庆1卷】
例2:根据“给定资料2”,概括李姐在创办微光书苑、推广乡村阅读的主要做法。(20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300字。【2021年重庆2卷】
例3:“给定资料2”中,S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请你概括这项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10分)要求:全面、准确、有条理。不超过250字。【2021年国考副省级】
通过对真题的梳理,我们可以得出归纳总结题型的设问词有:常考的要素有成绩、问题、原因、意义、危害、对策等。要求往往会出现全面、准确、简明、条理清晰等。
这类题在作答时,需要注意相应的答题技巧:1.通过梳理材料,删除与作答任务无关的内容。2.对梳理出的内容进行加工改写,同时符合适度概括的原则。3.概括后的内容看是否可以进行分类整理,即做出同类合并,异类罗列的处理。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分析,强化对答题理论的理解。
【例】根据材料2,归纳概括小童被评为十佳科技特派员的原因。(15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字数不超过200字。【2018年云南卷】
2.在2017年T市的“全市十佳科技特派员”评选活动中,小童以压倒性的票数获得第一名。一个年仅25岁的年轻人,为何能从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的本市特派员中脱颖而出呢?
材料解读:本段为背景介绍,无答案要点。
领导说,他所服务的S村地处偏僻,有一段路车根本开不进去,下雨天时他坐摩托车进村,常弄得一身泥,特别狼狈。可是他每个月去S村的次数和时间都远远超过了考核要求。同事们说,他要是有什么没弄懂的问题,肯定会睡不好觉,会缠着老特派员们搞清楚的。大学书本告诉了他“是什么”“为什么”,但他觉得还不够。从来到我们这儿,他就开始研究我们这儿
的土壤、天气、乡情民俗,他一个北方人竟然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学会了我们这儿的方言。
材料解读:资料中通过小童的具体做法,我们可以得出,小童不怕辛苦,对工作认真负责,并且勤于思考,不懂就问,善于研究,还积极学习当地方言。因此可以概括为:吃苦耐劳,(要点1)勤学好问。(要点2)
老乡们说,他态度好,说话和气。大家都喜欢和他说话。他说的话大家听得懂,句子不长,用的也是田坎语言,好懂实用。而且他手把手地传技术,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教给大家的东西都能被记得住。“他讲的东西很接地气,富有土味儿。而且,他还会收集村民的需求,定期地在网上开展‘订单化’培训。这样的特派员难找。”村支书也对小童赞不绝口。
材料解读:资料中通过小童的具体做法,我们可以发现这正是小童能够获得“十佳科技特派员”的原因,因此,整理可得:说话和气、态度好,(要点3)用田坎语言,好懂实用。(要点4)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授技术。(要点5)讲课方法接地气。(要点6)收集村民需求,定期在网上开展订单化培训。(要点7)
而小童自己却说,自己能赢得人家的喜欢,在于自己会玩些“小花样”。“老乡们要的是技术,晦涩的理论讲得再高深,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老乡们学技术,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做上面去。科教本身有些乏味,必须要加点料才会有滋有味。我在做技术特派工作时,就坚持添加‘三味’:一是原味,坚持用原汁原味的田坎语言讲授,尽量讲短话,讲土话;二是鲜味,给乡亲们的一定是最新的农技知识,过时的、可能已经不适用的,坚决不讲;三是甜味,对乡亲们积极鼓励,尽量用积极的语言,谁都希望话好听啊,多给他们看看成功的案例,正面激励。如果你用的是本地语言,说的是农家事,讲的是致富经,他们不欢迎你都难啊。”
材料解读:老乡们要的是技术,晦涩的理论讲得再高深,起到的作用也是有限的;老乡们学技术,最终还是要落脚到做上面去。这说明,一方面,小童有技术,技术水平过硬,有真才实学,另一方面,说明小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可得:业务能力强,能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要点8)
同时,小童的具体做法还有:坚持用田坎语言讲授。讲授最新的农技知识。用积极鼓励的语言、正面的案例,激励村民。(要点9)
要点整合:
材料部分要点有交叉重合,另外,题干中有归纳的要求,需要考生按照一定的角度进行分类整合。结合题干中的表述,小童获得荣誉的原因,出发点为小童,可从工作态度,业务能力,工作方法的角度进行分类,并依次整理属性相同的内容要点。
参考解析:
一、工作态度方面:吃苦耐劳,勤学好问。
二、业务能力方面:具有真才实学,注重实践,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三、工作方法方面:把课堂设在田间地头,手把手传技术;收集村民需求,定期网络开展订单化培训;坚持“三味”,用田坎语言,传授最新农技知识,善于正面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