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括题是什么?
概括,从词典的解释来看,它是“总括,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往一起归结。简单扼要地讲讲事情经过。”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小学到高年级时代的语文阅读理解题中关于概括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或主旨的一类题目。实质上,在国考申论中的概括题与之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国考申论中的概括题又称为概括归纳题,一般位于申论的第一个小题,每年出题率稳定,属于基础类题型,也是许多考生备考申论的切入点和必拿分项。和学生时代语文中题目的不用之处一方面在于给定的材料侧重时政热点,篇幅长,要点多,另一方面在于材料本身理解起来的难度大,需要加工的空间很大。
因此,在作答国考申论概括归纳题型时,考生一定要追求要点的精准性。
二、如何求精?
由于国考申论给定材料篇幅长达6000~8500字,有的甚至达到10000字,找寻要点如同大海捞针。不仅如此,在这类题型的给分上,往往遵循着“踩点给分”的原则,即找到一个要点便给一个要点的分数。此外,题干还有着明确的字数限制,超出扣分。因此,各位考生既要遵循“宁可错杀一千,不能放过一个”的答题原则,更要注意要点精准性的把握。具体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第一,审清材料范围,先看题干后读材料。虽然材料总篇幅大,但其实在题干处会明确指出参考作答的材料范围。如2021年国考(副省级)这套试卷,“给定资料2中,S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请你概括这项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全卷共给定4则材料,实际只用看给定资料2即可作答。
第二,厘清作答任务,把握关键词。作答任务是由关键词决定的,在申论的阅读中我们也称之为要素词。如2021年国考(副省级)这套试卷,“给定资料2中,S市进行了“局区合一”改革,请你概括这项改革的背景、措施和成效“,它的作答任务就十分明确,共有三个,分别是“背景”、“措施”、“成效”。这三个词之间又具有极明确的时间性,背景在改革发生之前,措施是改革的具体做法,成效是改革后的成果或者变化。在读材料时,紧紧把握住以上特征即可快速找到要点,且不会与其他要素混淆不清。
第三,狠心删除,甩掉多余的包袱。找出要点并不是最终的答案,要满足字数的要求才是另许多考生头疼的地方。
首先,要删除与作答任务无关的信息。上面我们提到要把握作答任务中的要素词,其实这里与之相同,只是此处是从反面入手。例如:“请概括小红的优点”,材料给出的要点部分描述为“小红从前总是丢三落四,上学经常迟到。经过老师几次教诲,她终于改正了这些坏毛病。不仅如此,她还开始主动向同学请教问题,比如问一些英语语法和算数,因此成绩也得到稳步上升。”作答任务为“优点”,她的优点有“她终于改正了这些坏毛病。不仅如此,她还开始主动向同学请教问题,比如问一些英语语法和算数”,“丢三落四和上学迟到”为她的缺点“老师的教诲”是改正的原因,成绩上升是改正缺点带来的意义,这些都与作答任务“优点”无关,都应被删除。
其次,要删除不影响句意表达的信息。她的优点有“她终于改正了这些坏毛病。不仅如此,她还开始主动向同学请教问题,比如问一些英语语法和算数”,这样的答案不仅不够规范,也无法满足题干字数要求。所以我们要将其中可删除但并不会影响到整体句子意思的部分找出来并删除,比如起到强调语气作用的“终于”,起过渡、并列的“不仅如此”,以及一些起到修饰作用的“开始、向同学”等,得到答案“改正了坏毛病,主动请教问题,问英语语法和算数”。
最后,要删除具体信息。“改正了坏毛病,主动请教问题,问英语语法和算数”。“问英语语法和算数”这句话属于对“主动请教问题”这一优点的举例论证,这是我们平时与人交谈时也会使用的语言习惯,可以进行删除。最终小红的优点应该表述为“主动改正错误和请教问题”。
注意,如果在经过三步删减后得到的答案过于精简,而距离字数要求还有很大空间,也可以适当保留一些举例和修饰的成分,但是要经过处理加工,依然要保证要点的精准性。
三、记忆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