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试题资料

首页 > 江西教师考试网 > 试题资料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面试考试高中历史试题及解析1

江西华图 | 2020-01-30 16:00

收藏

1.题目:必修二《古代商业的发展》片段教学

2.内容:

0

0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脉络;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出示课件:“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江苏省及福建省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吴国,一个是越国。在两国争霸战争中,吴国灭掉了越国。越王勾践非常痛苦,想要复国,有一位谋士范蠡,辅佐越王奋发图强,终于灭掉越国,报仇成功。范蠡辅佐越王勾哉灭吴复仇后,颇为自得地说,我为越国献了七条计策,越王只用五条就获得了成功。往后,我想把这些策略用到治家上;他放弃官职,来到货物集散交易中心之地陶,经营商业,改名朱公。范蠡经商取得了巨大成功,被称为陶朱公。后世商人尊他为祖师。”的故事。

2.教师提问:从刚才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从范蠡身份的转变,你对春秋战国时期商人有什么看法?

3.学生自主回答,(商人地位提高)。

4.教师追问:“商人”名称的起源与什么时期呢?由此导入课文。

二、环环相扣,讲授新知

(一)咬文嚼字话商贾

1.学生自读课文,并结合导学案,了解商贾概念。

2.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商”与“贾”的区别。

3.贾:固定在一个地方经营者。流通的物资叫商品;商:流动在外进行贸易的人。从事买卖活叫经商。

(二)商业传承明脉络

1.教师提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完成商业发展概况的表格。

2.学生按照时间循序来填写。

3.学生依据教材内容列出:

(1)商周时期商业产生

(2)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3)隋唐时期商业进一步发展

(4)宋元时期商业空前繁荣

(5)明清时期商业继续发展,出现商帮。

(三)重农抑商析影响

1.教师提供相关史料,请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重农抑商政策给古代中国带来的影响。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可以按照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来谈评价。

3.学生回答:封建社会初期,利大于弊。促进了农业发展,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维护了封建政治稳定。

4.教师进一步提示,在封建社会后期,谈一谈阻碍方面。

5.封建社会后期:弊大于利。破坏工商业发展,强化小农经济,阻碍商品经济和资义萌芽,抑制社会经济活力,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

三、课堂练习,巩固提升

1.教师提问:为什么在重农抑商的政策之下,我国商业仍旧能够蓬勃发展?

2.学生思考,并且查阅相关史料。

3.教师提示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政治、经济、交通等因素进行分析。

4.(1)政治:政府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有利于商业的繁荣;

(2)经济:货币的规范和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3)交通:商业交通的发达,有利于国内外贸易;

(4)辅助设施:商运辅助性设施越来越完备;

(5)商人群体:越来越活跃,且具有优秀品质。

四、课堂小结,深入理解

1.在下课之前,教师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

2.学生能够更深入的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

3.学生增强历史核心素养的积累。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课下搜集西汉时期著名的“盐铁论”会议内容。

2.对“重农抑商之下的商业发展”还有哪些认知,写200-500字的小论文。

板书设计:

古代商业的发展

咬文嚼字话商贾——商业起源

商业传承明脉络——商业脉络

重农抑商析影响——商业评价

1.题目:必修二《俄国新生政权的巩固》片段教学

2.内容:

0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俄国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问题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在上课之初提问:社会主义理论由空想变为科学的标志是什么?

2.学生回答: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教师追问: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的标志是什么?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是如何度过难关的?带着这些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环环相扣,讲授新知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

1.学生自读课文,依据材料中和下列课文中,“苏俄在十月革命后又进行什么战争?

2.点拨:三年国内战争。

3.分析背景:苏俄进入艰苦的三年国内战争时期(1918——1920)

(1)国内:政治上,反革命势力猖獗,被推翻的剥削资产阶级正准备通过武装暴乱恢复其失去的政权;经济上:粮食严重缺乏,经济极端贫困。

(2)国际:帝国主义集团英法美日一方面派军队侵犯苏维埃俄国,一方面扶植俄国国内反革命力量,使内战更尖锐化和复杂化。

3.教师提出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什么(给定材料)。

4.学生回答:集中全国的物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

1.教师提问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的哪些内容?学生分小组探究。

2.点拨:可以从农业、工业、分配等角度出发。

3.学生代表回答:(1)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工业:大中小企业全面国有化;(3)贸易:取消自由贸易;

(4)分配: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

1.教师提问:“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措施,你如何理解呢?

2.点拨:(1)积极:这一政策的实施,对于粉碎国内外敌人的武装进攻,保障苏维埃政权在军事上的胜利起到重要作用;(2)消极:损害了农民利益,不利于生产发展,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3.教师表扬学生一分为二的历史分析方法。

4.结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三、课堂练习,思维拓展

1.教师提问:如何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角度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特点呢?

2.点拨:它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

(1)这些政策是在战争年代,为了保证战时物资供应而实行的应急措施,它所规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取消商品贸易和货币流通、实行劳动义务制;(2)与马克思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非常接近,兼有“战时”和“共产主义”两种特点,因此被称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教师提示学生思考问题,要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的角度出发,增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四、课堂小结,深入理解

1.在下课之前,教师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

2.学生增强历史核心素养的积累。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既然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道路过渡的正确途径,那么俄国还进行了哪些探索呢?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2.课余时间阅读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下节课交流感想。

板书设计:

0

1.题目:必修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片段教学

2.内容:

0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的背景;

(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试题解析】

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

1.教师多媒体展示材料“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朱元璋,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羊,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二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

2.教师提问:凤阳人行乞的主要原因?

3.学生自主回答,因为穷。

4.教师追问:俗话说穷则变,变则通。那么安徽凤阳小岗村的人做了哪些改变呢?他们的穷有没有得到转变呢,一起走进今天的课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环环相扣,讲授新知

(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

1.学生自读课文,依据材料中和下列课文中,凤阳人行乞的主要原因?

2.学生回答:自然灾害;人民公社旧体制过于集中平均主义挫伤农民积极性,农业生产发展缓慢。

3.教师引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从历史解释核心素养的角度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和根本目的。

4.教师提示: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

5.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根本目的: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提问:阅读学思之窗,思考小岗村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

2.教师点拨:可以从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的角度分析。

3.学生作答:

(1)直接原因:分田到户包干经营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根本原因: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积极性。

3.提问:农村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内容)?

4.学生根据课本自主总结。

(三)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1.教师提问: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必要性)?

2.点拨: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要选择农业首先改革。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另外,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

3.教师提示学生思考问题,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出发,增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三、课堂练习,思维拓展

1.教师提问:结合今日农村的变化,试分析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2.点拨:农村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克服了平均主义,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中国农村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也要看到,中国国情导致改革后我们依然实行的是小农经济,生产技术和经营方式都十分落后,要实现农民富裕的目标还有很大难度。此外,农村经济的社会化、商品化程度还很低,还跟不上工业化发展的要求,还需要开拓思路,探索新的改革措施。

3.教师点拨学生在分析问题时,要与时俱进,现实问题要有家国情怀。

四、课堂小结,深入理解

1.在下课之前,教师问学生这节课的收获。

2.学生能够从时空观念的角度,分析问题具体问题时置于当时的时空背景之下。

3.学生增强历史核心素养的积累。

五、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请同学们课下整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对农村经济的四次调整。

2.采访农村的爷爷奶奶等长辈,了解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变化,最好采访对象有40后、50后、60后、70后和80后,做口述史或者撰写调查报告,按照小组合作完成。

板书设计: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穷——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史背景

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思——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就与存在的问题

题目1:谭鑫培 要求:讲授谭老师生平,谭老师艺术特点,十分钟,板书

最后,华图教师希望各位考生能够努力学习、积极备考、持之以恒、克服困难,早日圆教师梦想!

  相关推荐:教师笔试课程 教师面试课程 网络课程 教师频道

  更多内容尽在江西人事考试网_江西公务员考试网(http://jx.huatu.com/)。关注江西华图官方微信(jxhuatu),新浪微博@江西华图官方,获取最新考试资讯。

分享到

微信咨询

微信中长按识别二维码 咨询客服

全部资讯

copyright ©2006-2020 华图教育版权所有